产品服务

综合应急指挥保障系统

一、产品应用范围:

省、市、区县党委和政府综合应急指挥调度。


二、软件产品理念:

满足国家、省、市应急指挥标准体系,融合“大数据云平台”、“数据中台”“感知网络”、“融合通信”、“GIS一张图”、“区块链”、“知识图谱”、“联防联控”和“紧急医学救援”等******理念,突出“值守接报”、“决策风析”和“应急救援”为主,以“顶层设计、分级分期、立足应急、服务民生”的建设思路,把应急管理部门、政法、综治、维稳、公安、司法、信访、环保、水务、林业、气象、民政、人社、城管、交通等部门的资源、数据及管理统一整合到政府应急指挥平台上,满足省、市、区县、乡镇(街道办)-村组(社区)一体化应急指挥管理体系,采用“定人、定位、定岗、定责、定时”五定应急管理责任制和“人、地、物、事、组织、知识”的有效关联,充分发挥“互联网+”、“新媒体”、“大数据”在《政府综合应急指挥平台》中的应用。


三、软件产品功能:

采用“顶层规划、标准先行;共建共享、协同指挥”的思路,主要功能含:应急事件接报系统、应急排班值守系统、风险监测监督系统、预报预警系统、领导辅助决策系统、应急指挥调度系统、救援资源保障系统、应急评估调查系统、应急演练培训系统,辅以应急大数据管理中心、应急可视化分析平台、智慧应急APP、应急信息门户管理、应急知识管理平台构建一体化政府综合应急指挥平台体系。通过与GIS、融合通信、视频图像、物联网的对接,满足党委、政府日常值守、监测预警和应急决策指挥应用。


四、平台架构:


平台架构


五、系统特点

紧紧抓住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,构建科学、全面、开放、先进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,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,促进体制机制创新、业务流程再造和工作模式创新,不断提高风险监测预警、应急指挥保障、智能决策支持、政务服务和舆情引导应对等应急 管理能力,全面支撑具有系统化、扁平化、立体化、智能化、人性化特征的现代应急管理体系建设。形成应急管理新局面: 


六、业务流程



业务流程

(1)、在平时,进行日常值班业务管理、预案管理、灾害监测预警、培训演练,完成基础数据、专业数据、决策数据的采集、更新、查询、分析;

(2)、在战时,实现及时准确的应急数据采集与分析、定性定量判断、领导决策、行动部署、行动跟踪、指挥协调、现场支持、应急资源调度、知识库管理、灾后评估等应用功能。

为政府的应急管理全过程提供科学的预警能力、便捷的通信支持、有效的资源整合、合理的事件处置、快速的信息查询等功能。

(3)、承担24小时不间断的应急值班任务、实时进行事件的监控、信息的收集、实施监督管理、信息报送、综合协调、先期处置的职能作用。而日常值守工作离不开通信指挥救援系统的支撑,如电话、短信、传真、电子邮件。

(4)、有效帮助值班人员完成监督管理、信息报送、综合协调、先期处置的职能作用,规范值班操作程序、减少差错率,提高工作效率。

(5)、实现政府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全过程的信息支持和管理外,还为市委市政府领导提供应急指挥决策服务。

(6)、应急平台的建设能够辅助领导进行指挥决策,为领导的决策提供直观的、科学的和及时有效的决策依据,通过对政府应急综合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分析,挖掘出真实有效的信息,为领导的指挥决策提供正确及时的支持。

(7)、括提供现实的数据,通过各种信息化的方式提供数据分析的结果、预测预警信息、处置预案及相同突发事件的案例等。

(8、)供远程可视化的现场信息采集和传输用于应急指挥,无疑能大大加强应急决策的能力,应急处置指挥的能力。

(9、)实现应急业务应用系统对电话、传真、短信通信方式的支持,实现系统的通信指挥功能,从而实现应急系统“互通”的目标。

(10)、建设的业务信息数据库,是对业务信息数据库中与城市应急平台业务相关的基础的、公用的、需要统一规范的信息的提炼和综合。

(11)、信息监测和预警、信息处理信息的汇聚、分析,以及对会商、决策和资源调度的支持;实现信息传递和工作协同。

(12)、将业务数据在GIS中进行地理信息应用。市应急平台的基础资源主要包括应急物资、应急装备、应急救援队伍、应急专家、危险源、脆弱目标、风险隐患、避险场所、运输力量、人口等,资源的地理分布比较复杂,层次比较多,使用传统的报表式管理难以做到快速、直观、有效的管理。

(13)、遵循电子政务相关的行业标准、数据标准、业务标准、安全标准等要求,以便实现规范化、可扩充、可移植、推广性好的目标。